【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文化人 以文惠民——乌鲁木齐市在主题教育中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各项工作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 王畅彤 牟敏 唐红梅)近日,新编历史剧《故土新归》(暂定名)主创团队采风组完成初步采风后,投入到紧张、严谨的剧目创作当中。

2023年11月初,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与国家京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合作创排新编京剧历史剧《故土新归》。协议签订后,主创人员先后赴新疆博物馆、一炮成功景区等地,厘清历史脉络,开展剧本、音乐等方面的创作。

文化浸润人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把文化润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调联动,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文化润疆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创作推出京剧现代戏《情满天山》、秦剧《谢瑶环》、旅游秀《阿拉木汗在哪里》、话剧《温暖的小屋》等舞台剧目,创作出版《天山文艺》《天山文萃》《作家笔下的乌鲁木齐》等文学期刊、文学作品……市委宣传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围绕繁荣发展文艺事业、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等调研题目,班子成员走进基层研究“破题”之策,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反复打磨精品剧目,用艺术作品提升“以文化人”的感染力。

乌鲁木齐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工作者职责使命的认识,在坚持不断创作的基础上,着力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等地,一场场“雪莲朵朵映天山”少儿才艺展演充满童真童趣;在人民公园朝阳阁前、德汇万达广场门厅,一场场小型交响音乐会将高雅艺术带到各族群众身边……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演出466场,挂牌戏曲传习基地7个,围绕中秋国庆“双节”成功举办乌鲁木齐文化生活节,推出7大板块、120项、1423场文体活动,受众378万人次。另外,各文艺院团、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创新求突破,不断加大精神文化服务供给,以“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的方式进社区(村)、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开展惠民演出以及驻场惠民演出597场,组织开展“群众村晚”文体系列活动310余场次,组织冬季公益电影放映856场,给各族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了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大餐”,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各区(县)在打造家门口文化圈上持续用力,持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画大公共文化服务“同心圆”。

经开区(头屯河区)委提出构建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先后配送130余件健身器材、2副篮球架、1套儿童组合健身器材,进一步解决各族群众身边健身场地不足、健身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另外,还充分挖掘乡村地缘文化、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举办赛马赛事、“冬宰节”“万亩葵花田”等文化活动,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

高新区(新市区)三工街道党工委注重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整合优化基层文化阵地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文明讲习所、传统文化中心、非遗文化·雕版拓印甄岐国工作室等各类文化馆,开展“文润三工”各类品牌活动。

“我们将原三工社区办公楼改造成了韵凌国风传统文化阵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韵凌国风传统文化展示区、和雅堂古琴茶文化区组成,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课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丰富各族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三工街道党工委书记伍芳说,现在该阵地已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注重传统工艺技艺传授的同时,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

“我们将继续抓住开展主题教育这一重要契机,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探索更多接地气的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基层文化服务供给,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朱新荣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