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奋力谱写民族团结和谐的华美乐章

近期,按照市委统战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分批、分阶段地建设社区(村)型和街区型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于5月25日前全部完成。

 

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成立,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需要。将社会各界热心支持民族工作的人士吸引入会,动员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力量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助于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各民族联谊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创新丰富“民族团结+”工作模式,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开辟了做好全县民族团结事业的新渠道、新途径、新平台,更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创新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地载体。

 

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开局。5月1日起,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统筹优势资源,着力激发全县48个社区(村)的1295名各族群众代表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主人翁”意识,以新形式、新内容,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宣传,集中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水西沟镇大庙村、闲来小镇作为全县的“促进会”试点,举办了揭牌仪式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还穿插了有关党史、民族团结的有奖知识问答,观众踊跃举手,争相抢答,大家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推动着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板房沟镇天峡社区组织促进会会员参观了七工村花海、种植园和揽山民宿,和亲戚们回顾了旧时代的艰辛,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板房沟镇琴苑社区组织开展“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活动,从多角度向群众宣讲一个个互帮互助的故事,展现各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真实画面,使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受到了心灵震撼和教育;永丰镇上寺村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员为“花儿·上寺”休闲广场打扫卫生、修缮摊台等。切实以增进各族群众感情为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凝聚“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核心力量。坚持把党的建设贯彻于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促进会核心地位的“主心骨”,团结和谐的“排头兵”。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被选为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会长,且在25名促进会会员中党员比列占到60% ,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建成了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自治组织,更是坚决贯彻落实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八项职责”“八个带头”的创新探索。

 

开创“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建设社区(村)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个原则,充分发挥促进会成员中的热心村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为辖区的各族群众开展扶贫助困、道德讲堂、健康义诊、就业培训、邻里互助等便民服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走亲互动、文化演出、实践活动等,让各民族在服务中相互融合,在活动中凝聚人心,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