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房地产市场,多部门最新发声!
今年年初以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房地产项目都纳入“白名单”。今后符合“白名单”标准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均应该按照“白名单”管理,做到“应进尽进”。
金融监管总局已经指导各家银行在现有工作专班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逐项目落实贷款投放进度,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发放贷款。原则上,如果有关条件和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对于进入“白名单”的项目,银行就应做到“应贷尽贷”。
今后,商业银行可以在与房地产项目公司协调一致的前提之下,根据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计划,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
截至到10月16日,据统计,“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2.23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在前期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基础上,再新增100万套,并通过货币化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都有了新期待。“好房子”应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绿色,让人们住得健康,舒心;二是低碳,房子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要省钱节能;三是智能,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数字方式让居民更方便;四是安全。“好房子”建设最重要的是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建造技术,以及一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能够应用到房屋建设中,推动建设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政府工程、民心工程一定要带头。同时,我们还要下力气,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把老房子也能改造成“好房子”。
支持地方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主要是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在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地方可安排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对于房贷为浮动利率的,借款人不用提出申请,商业银行将统一批量调整,这部分存量房贷占9成以上。对于房贷为固定利率的,借款人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办理,也无需到银行网点。对于从中小银行获得房贷的,由于一些中小银行的网络还不是很完备,可能需要借款人到银行网点办理。具体情况请关注贷款银行的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强化信贷、土地、司法等措施联动,紧紧围绕交付目标,继续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抓进度。通过全国保交房信息系统,对每一套交付任务都做到建档立卡,交付一套、销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