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行走美丽新疆 | 《昆仑之约》也是酸奶疙瘩之约

8月17日,当晚霞的最后一抹余光掠过《昆仑之约》大型实景剧舞台的宫殿时,正在台场口候场的群演赛买提·阿布力,从兜里掏出各种口味的酸奶疙瘩:小王爱吃酸味的,加导爱吃咸味的,任老师爱吃甜味的……

8月17日,前来观看《昆仑之约》的游客与演员互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摄

作为乌鲁木齐市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昆仑之约》曾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成为全国旅游必看实景剧之一。该剧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1990余个、向院校接受实习生2128余人次,带动乌鲁木齐县旅游与餐饮业增收7000余万元。

  从2019创排至今的6年里,赛买提一直在《昆仑之约》当群演,演出伴随着他从单身到结婚再到成为父亲,而常年在口袋里准备着的一把酸奶疙瘩,也让他结交到许多朋友。
  “每天演出的时间都特别紧张,到了后面几幕,我们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赛大哥手里的一把酸奶疙瘩,就是最暖心的小零食。”周穆王的扮演者王超说,和群演大哥大姐6年亲密接触,从未在牧区生活的他,已经熟悉了乌鲁木齐县牧民夏秋的生活轨迹:转场、打草,还要时不时去夏牧场看看放养的马匹。
  2020年起,《昆仑之约》中的专业演员都成为自己负责部分的导演,除了演好角色,还要和许多群演对接。“转场时,家里有牛羊的群演大哥大姐会依次排班请假。”王超说,他才知道在夏牧场里,羊有专门的人管理,马却不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赛买提都要请假上山数一数马的数量,“谁家有事,另外的人会主动顶上,我也会想办法帮他们协调好家事和工作。”

西王母的扮演者加依娜尔·阿勒玛斯别克(右)和同事米秀玲(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摄

西王母的扮演者加依娜尔·阿勒玛斯别克2019年来到《昆仑之约》工作,赛买提大哥的爱心酸奶疙瘩,她也经常吃。

  去年演出季前,她怀孕了。因为激素问题,加依娜尔的皮肤出现了状况,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常常以泪洗面。米秀玲作为单位内勤,是大家的知心姐姐。“小加的家人在阿勒泰,父母不在身边,怀孕了不但没胖还瘦了,看到她难受我也很着急。”米秀玲四处托人打听,奔波了几家医院,最后带着加依娜尔找到一位医生,在很短时间内把皮肤问题解决了。
  “脸好了,我心情也好了,整个孕期,我在赛买提大哥和米大姐等同事的鼓励下,做瑜伽做运动,生完孩子后,以最快时间恢复并回到舞台上。”加依娜尔说。
8月17日,前来观看《昆仑之约》的游客与演员互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摄
  《昆仑之约》的500多位演职人员来自10个民族。“来新疆演出,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各民族好朋友。”今年5月,河北邢台学院舞蹈专业学生黄炜随老师来新疆参加《昆仑之约》演出,第一天排练,她就被赛买提大哥投喂了酸奶疙瘩。“这就是赛大哥的‘巧克力豆’,我们谁不开心了,他就变出一个哄我们。”她说。
  来到新疆,河北邢台学院的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演出和排练间隙,经常能看到他们和新疆演员互相学习,“维吾尔语的你好、谢谢和再见,我们基本上都学会了,我们也教他们河北的方言,约定好见面时要用对方教的话打招呼。”黄炜说。
  任爱军是此次河北邢台学院80多名孩子的带队老师,她在朋友圈更新着与新疆老乡的暖心日常。她错过了饭点,剧场的保安师傅让爱人给她送来凉皮。“还有乌鲁木齐县的群演,给我带新疆的无花果、老汉瓜,嘴甜心里更甜。”她说,来之前就听说新疆人热情好客,“新疆人的善良、质朴和热情都藏在笑脸里,第一次来新疆就深深爱上这里。”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