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耕凿弦诵 歌舞游冶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活动在乌鲁木齐街头惊艳亮相

核心提示: 8月21日,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各演出团队来到乌鲁木齐街头、景区、广场、公园等处,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以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给各族市民和游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使首届民间艺术季各项活动能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验文化活动。

新疆网讯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内,陕西的民歌和华山戏法、新疆的民族舞独具特色;大巴扎步行街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器乐合奏和歌舞引人入胜;高新区(新市区)火炬广场上,浙江的百叶龙、广东的高桩醒狮、重庆的铜梁龙舞热闹欢腾;儿童公园内,上海的奉贤滚灯、河南的少林功夫、山西的伞头秧歌精彩纷呈;天山明月城中,新疆和田地区的“莱帕尔”表演、乌鲁木齐市的《艾德莱斯》模特秀热情洋溢;乌鲁木齐县闲来小镇里,安徽的花鼓灯、山东的胶州吹打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呼麦扣人心弦……

8月21日,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各演出团队来到乌鲁木齐街头、景区、广场、公园等处,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以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给各族市民和游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使首届民间艺术季各项活动能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验文化活动。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

完整版龟兹乐舞表演震撼疆内外朋友

8月21日,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音乐厅,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刘桐演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8月21日12时开始,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副舞台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台上阿克苏代表团带来了完整版龟兹乐舞,精致的妆造、曼妙的舞姿让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昨天开幕式是90秒精华版,今天时间充分,我们把完整版舞蹈带给观众们。”阿克苏代表团舞蹈演员热依兰·吐逊说,萨玛瓦尔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著称,舞者头顶椭圆形盘子,盘中放置萨玛瓦尔茶壶,通过这种特殊的装扮,结合舞蹈动作,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龟兹乐舞则是新疆另一传统舞蹈,这两个节目分别是现场的开场舞和结束舞蹈。

不仅观众们连连拍手叫好,连候场的其他省区市演员也赞不绝口。

陕西省神木市文化馆舞蹈演员豆昊杰在台下观看了完整版龟兹乐舞,他说,第一次来乌鲁木齐表演就欣赏到了新疆当地的传统舞蹈,给自己也带来了启发。

豆昊杰和刘欣然是一对搭档,他们带来的是二人台《挂红灯》表演。二人台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

市民刘宏宇说,这些特色民间艺术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次现场观看更加震撼,他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现场还有内蒙古舞蹈《欢腾鄂尔多斯》、海南舞蹈《爱在三月三》、湖北表演唱《六口茶》、广西歌舞《民族团结花盛开》等多个民间艺术节目,观众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舞蹈和非遗展示。

大巴扎步行街

劳动舞《擀毡》展示当下幸福生活

捋毛、压毛、擀毡、刺绣……草原上的阿妈们,围坐在一起,将一根根羊毛,通过一道道工序,制成一块漂亮的花毡,快乐的汗水顺着草原阿妈们的鬓角而下。这是现实生活中哈萨克族擀毡的场景。在首届民间艺术季上,来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文化馆的演员们将这一画面搬上了大巴扎步行街的舞台。

8月21日,首届民间艺术季活动中的部分节目在大巴扎步行街展演。劳动舞《擀毡》,展示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快乐与收获;“花儿”对唱《院子里长的绿韭菜》,唱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亮点……

展演过程中,来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间艺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舞蹈,演绎着中国民间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则是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文化馆选送的劳动舞《擀毡》。

“在编排这支舞时,我们特地深入牧区现场采风,就想用艺术的语言把这一劳动场景展现给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们。”劳动舞《擀毡》演员李明香说,如今,当地牧民靠着这一传统技艺走上了小康路,她也想通过这一舞蹈将这份喜悦分享给大家。

78岁的张昌龄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当听说首届民间艺术季要来大巴扎步行街展演时,他直言这样的文化大餐不能错过,早早就到中央舞台前等候。

“演得真好!这场展演演出了民间的智慧结晶,也演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我们各族群众间的一种文化交流。”张昌龄说。

天山明月城

“莱帕尔”表演展现家乡新变化

8月21日晚,在天山明月城,来自和田的演员表演舞蹈《山区麦西热甫》。

8月21日21时,首届民间艺术季展演走进水磨沟区天山明月城,为各族游客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

“感谢党中央,感谢新时代,各族儿女跟着党啊,心里话儿给您讲。”在主舞台上,由和田地区代表团带来的“莱帕尔”《心里话儿给您讲》点燃现场气氛,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莱帕尔”是集歌舞、说唱、情节于一体的表演形式,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田地区代表团有30名演出人员,均为策勒县和洛浦县的民间艺人。

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文化站站长阿迪力江·阿皮孜说,节目《心里话儿给您讲》表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便将心里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游客齐欣琳来自甘肃兰州,她说:“头一次看到这么有特色的新疆歌舞,演员们的表演欢快喜庆,感染力强,我非常喜欢。”

当日,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喀什地区代表团还带来了歌曲《沙里洪巴》《玛依拉变奏曲》《艾德莱斯》模特秀、歌舞《起舞的木山羊》《心灵深处的歌谣》等节目。

“真是不虚此行,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精彩的民间艺术演出。”水磨沟区温泉西路居民赵婷赞叹连连,她将拍摄的演出视频发布在网上,配文“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谁不爱!”

儿童公园

演员与观众互动,现场教学少林功夫

8月21日,在乌鲁木齐市儿童公园,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精彩的表演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8月21日18时30分,在沙依巴克区儿童公园百姓大舞台,演出还未开始,河南代表团的演员王军就被场下的孩子们围住,他们想跟着王军学少林功夫。

王军从8岁开始学习少林功夫,至今已有10年时间,这次,他跟随团队一起来到乌鲁木齐表演《少林雄风》,将少林功夫中的禅、拳、功、武和绝技融为一体,为观众展现出少林功夫禅拳归一、内静外猛、立足实战的独特风格。

只见他蹲下身子,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少林功夫背后的故事,亲身示范教孩子们几个简单的少林基础拳法和站桩姿势,让孩子们现场体验武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6岁的太热麦·乌拉音学得有模有样,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少林功夫,觉得很有意思。

太永春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第五代传承人,这是他第四次来新疆演出。

“这一次与前几次有些不同,这次全国各地的优秀民间艺术演出团队都聚集在了一起,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感受不同类型民间艺术的魅力,昨天我就跟着新疆的演员们学了一下热瓦甫的弹奏。”太永春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次来乌鲁木齐,他发现观众们的艺术素养很高,候场时,会有观众来找他了解节目背后的故事,听他讲讲朝鲜族农乐舞的文化内涵。

8月21日,在儿童公园,来自吉林省汪清县文化馆的演员在表演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

“我老家是吉林的,没想到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老乡们的专业表演,我拿手机录下了整个节目,发给老家的亲戚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乌鲁木齐的文化氛围。”市民郝建群说。

8月21日,在儿童公园,来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的表演团队在表演舞蹈《斗熊》。

展演现场,山西舞蹈《花伞情·伞头秧歌》、黑龙江舞蹈《斗熊》、上海舞蹈《奉贤滚灯》同样精彩,这些源自民间、诞生于江湖,在百姓生活中鲜活成长的大众艺术,不但接地气,而且聚人气。

火炬广场

“抖音里的绝活儿”照进现实

8月21日晚,在火炬广场,来自广东省的演员表演舞蹈《高桩醒狮》。

“狮子们”在高低不同的梅花桩上灵活舞动,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低头俯冲、时而转身腾挪、时而“倒挂金钩”;在湖水荡漾、荷叶摆动、荷花盛开的舞蹈中,荷花瞬间变龙之后,彩蝶扑飞荷花变成蛟龙嬉戏浪中……8月21日晚,在高新区(新市区)火炬广场,首届民间艺术季部分省区市代表团带来了《高桩醒狮》《永新盾牌舞》《长兴百叶龙》等特色节目。

8月21日晚,在火炬广场,来自浙江省的演员表演舞蹈《长兴百叶龙》。

在阵阵锣鼓声中,一只黄白相间的醒狮跳上高桩,忽闪着眼睛、跃动着身躯,表演“挂桩”“连续飞跃”“荡秋千”等动作,勇猛灵活。这是来自广州龙狮协会的队员展现出的非凡技艺。

“这不就是抖音里才能看到的绝活儿?”观众王军霞举着手机拍摄舞狮的短视频说,这是她第一次现场看狮子上梅花桩,每次换桩甚至是飞跃跨桩,让她觉得很震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传承人、广州龙狮协会会长赵伟斌说,他们将国际比赛使用的梅花桩带到新疆,就是希望能让新疆观众看到很专业的广东醒狮表演。

活动中,来自广东、浙江、云南、天津、重庆等地的民间艺术团队在展演结束后,走到观众中间,和大家一起跳舞,共度欢乐时光。

市民李红梅用热情的维吾尔族舞蹈和演员们共舞。她说,她第一次观看这么丰富的演出,大家都能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共同感受不同文化形式的魅力。

闲来小镇欢

歌乐舞惹人醉

8月21日上午,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的闲来小镇,喝彩声、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舞台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节目在轮番上演,把大家的目光牢牢锁住;舞台下,一部部打开了摄像、拍照功能的手机对准了舞台。

伴着节奏明快热烈的音乐,胶州秧歌《乐翻了天》登台。演员们通过奔放的舞姿、热闹的场景、喜悦的表情,生动展现了胶州秧歌中“棒子”和“扇女”两个青年男女享受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以‘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独特魅力,展现律动丰富、多姿多彩的胶州秧歌。”《乐翻了天》编导刘丽说。

家住附近的村民森巴提·甫拉提汗举着手机,接连录下了好几个节目。

“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精彩的民间艺术演出,真是激动人心。”森巴提·甫拉提汗赞叹连连。

看到观众反响热烈,刚结束舞蹈《豆“福”畲娘》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文化馆演员雷晶晶松了一口气,“第一次来乌鲁木齐,这里的氛围很好,人很热情,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全媒体记者盖煜 郭军鸽 李凯 王丽娜 牟敏 王磊)

(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 雷婷 米热扎提·木塔力甫 石磊 陈岩摄)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