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深化交流搭建民心相通之桥——乌鲁木齐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观察

7月24日,在乌鲁木齐晚报剧院,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Tumor歌舞团《我们共同的家园》歌舞晚会展现了乌兹别克斯坦不同地域风格的传统舞蹈。 (资料图片)

8月17日,在乌鲁木齐国际纺服中心N4馆,第七届亚欧时装周开幕式上,模特在集中展示设计师们的服装作品。(资料图片)

8月28日,在卓郎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前来参观新型机械设备的业务合作伙伴代表正在了解相关技术参数。 (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8月30日,金风科技白鸟湖创新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全媒体记者王媛媛摄)

在新疆埃乐欣药业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留样进行检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 郭军鸽 牟敏 刘薇 梁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文纽带、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的精耕细作与持久发展。

科教创新平台搭建、教育深化交流、文化旅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乌鲁木齐积极打造和创新交流合作的展示平台,稳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架起交融互鉴的民心相通之桥。

搭建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金秋十月,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金风科技白鸟湖创新中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作为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该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复合型、多功能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区域资源群聚合载体,对打造具有科技集中优势的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疆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8月,卓郎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揭牌投用。

作为卓郎集团在全球布局的三大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将立足新疆“八大产业集群”之一的纺织和服装产业集群定位,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新产品研发、试验,高端研发人才引进等功能,未来产品将辐射到中亚、西亚、南亚、欧洲乃至全球市场。

这两个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和投用,是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带动,乌鲁木齐市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今年,乌鲁木齐还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巩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在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的新疆大蒜药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人员正带领学员开展大蒜产品的质量检测。

依托新疆大蒜药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通过集聚疆内外院士专家、科研人员智慧及各种平台力量,运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机制,用科技研发为药用大蒜产业链提质注入新动能,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高新区(新市区),像新疆大蒜药用研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有35家,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就在去年,以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为抓手的高新区(新市区)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厅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立项支持21项,占参与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五地七区”的46.7%。

科技创新,打开了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乌鲁木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力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交流合作核心基地和成果转化承载区。

教育交流

筑巢引凤人才致远

下个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闫炜鑫,将前往新加坡PSB学院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

今年6月刚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毕业的闫炜鑫同时也获得了新加坡PSB学院的学科专科毕业证书。受益于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他在获取“双文凭”的同时,也实现了就业、升学“双通道”。

事实上,自2004年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就与新加坡PSB学院在现代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项目专业合作办学。截至2023年10月,在校生规模达到261人,专兼职教师35人,4个项目专业引进新加坡PSB学院33门专业课,30%引进课程由外教授课,成绩合格者获取中方外方院校毕业证书,有国内、国外升学、就业通道。

中外合作办学,保持了引进课程的原汁原味,也让引进课程在中方专业教师队伍里“融合、吸收、消化”,师生均受益。根据合作协议,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双方教师提供了“双向流动”的便捷通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教研室主任刘会景就曾在新加坡PSB学院接受“一对一”培训。

“交流学习,也是双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理念融合。”刘会景说,他们在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学生管理等方面实现融合对接,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始终秉承“立足新疆职业教育,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共赢”的理念,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展路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乌鲁木齐市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市是友好城市,2016年以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俄罗斯鄂木斯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国立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先后完成了6批次80人次师生交流交换。

同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物流运输学院合作共建“丝路工坊(经世学堂)”,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教育”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发现代化物流管理等2个国际化专业和《电气CAD》等8门国际化课程标准,配合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协同办学,实现共同发展。

教育交流为共建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

十年间,乌鲁木齐高校与共建国家开展教育合作,聚集产、学、研各方力量,加强国际交流,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立足学校骨干(特色)专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发展,以教育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心根基。

文化架桥

共绘民心相通画卷

文明因互鉴而精彩,思想因交流而升华,文化因包容而繁荣。“一带一路”是贸易之路,更是友谊之路;是物质文明圈,更是精神文明圈。

沿着铺就的合作之路,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乌鲁木齐通过旅游、展览、演出、文化交流等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搭建起连接心灵的“丝绸之路”,不断谱写“美美与共”的和谐新乐章。

今年夏天,“舞动梦想和美丝路”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盛大开幕,来自亚洲、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艺术家汇聚天山脚下,以舞为媒、以舞会友,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艺术融合于乌鲁木齐这片热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舞台上,四海舞者各展其美,美美与共;剧场外,各国艺术家走下舞台,感受风土人情、了解历史文化,与新疆各族群众共舞共乐,交流互鉴无处不在。

“虽然舞姿不同,但传递的快乐相通。此行加深了我们对新疆歌舞的了解,更感受到新疆的无限魅力。”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团长诺姆汉达索·姆伦瓦那说。

文以化人,艺以通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蹈艺术在乌鲁木齐汇聚,文化的碰撞交流,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增添最生动的注脚,搭建起了突出国际视野、开放友好的桥梁,增加各国人民的认知了解,也增进了各国人民的情感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已成为沟通民心、加深国内外民众感情、增进互访互信的重要基石。

今年,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服装行业盛会——“丝路向未来”第七届亚欧时装周,在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举办。

5天时间里,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传递出多元荟萃的服装服饰文化,展现了新时代新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新丝路精神。

第三届新疆十佳设计师闫淑彤说,作为年轻设计师,参加亚欧时装周是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向国内外的著名设计师学习,让自己在专业上获得了成长,今后将把更多新疆元素与当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中式”融合,设计出更多时尚潮流的服饰。

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亚欧时装周……借助一个个高水准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合作平台,乌鲁木齐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交往更加密切,人文交流的“同心圆”越绘越大、民心相通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