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就业优先 稳稳握住最大民生——6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做客乌鲁木齐晚报两会会客厅

 
邀请嘉宾
 

李长江:市人大代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古力比热·艾得力汗:市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村委会副主任

勇军:市人大代表、新疆友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热依汗·阿不都热西提:市政协委员,市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杨富:市政协委员、乌鲁木齐建筑业商会会长

朱立桂:市政协委员、乌鲁木齐市创世纪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是摆在首位。如何保障百姓的“饭碗”?如何让人们安其职、乐其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优先究竟要如何优先?市两会期间,记者邀请6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做客本报两会会客厅,一起深入探讨。
■坚持就业优先服务重点群体
 
主持人: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举措,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热依汗·阿不都热西提:我们发挥自治区、市级巾帼示范基地作用,搭建观摩学习、创业交流、技能培训平台,大力实施家政转移就业培训、巧手致富等妇女发展项目,扶持女性领办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吸纳妇女尤其是困难家庭妇女就业能力。

今后,市妇联将持续推动巾帼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鼓励支持巾帼家政企业,优秀家政员进乡村、进社区,开展公益培训、专场招聘等活动,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创业。同时,实施“妇女素质提升计划”,以技能提升、增收致富、结对帮扶等为抓手,支持各级妇联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广大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

古力比热·艾得力汗:我们通过持续完善牧民增收点推动“旅游+产业”模式,协调驻镇企业优先给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帮助脱贫户实现就业增收。通过打造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给脱贫户免费提供摊位等措施,全面提升就业帮扶。2021年全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9852.8元,较2020年增加2972元。

今年,我们将在持续扩大乡村旅游、畜牧养殖等产业规模的同时,采取“旅游+农副产品销售”模式,推进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等形式,以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高质量就业,实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富人。
■坚持就业优先护航市场主体
 
主持人:就业,就在热气腾腾的社会生活里,就在忙碌的企业经营中。企业稳住了,才有条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稳企业保就业?

勇军:解决好就业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需要扎实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友好集团有就业人员上万人,吸纳就业能力强,保洁、仓储等岗位解决了许多重点群体就业。同时,发挥要素集聚、就业培训、人才培养等功能,不断提升员工就业能力和水平,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为企业提供良好用工环境。

杨富:乌鲁木齐市实施创业社区建设三年行动,实施13项保障行动,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创业服务保障体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创业社区建设不仅稳住了就业总量,还优化了就业结构,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让企业看到更多希望和愿景。我们打算围绕电子商务、新兴服务、数字服务等特色产业,调整公司产业结构,开辟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

我会把创业社区建设的利好消息带给商会的企业家们,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创业社区建设中来,做创业社区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为扩容就业“蓄水池”出力。
■坚持就业优先提升就业能力
 
主持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如何让劳动者在就业双向选择中,更好、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稳定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李长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将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着力打造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与会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专业群,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1个,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体系。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在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紧密对接乌鲁木齐现代服务业需求和创业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朱立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的质量。建议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的联系,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机制,做到一区一校一特色,发挥各自特长。及时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职业、新业态职业培训特色课程,提升就业新技能的同时,拓宽就业渠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