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带来发展新活力

  新疆新闻在线网7月1日消息(记者何滨、阿依本、雷鸣):在产业援疆的促进下,一批强产业、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项目在我区各地密集开工和建成投产,促进了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群众就业增收。

  这两天,位于阿克苏市依干其乡的冰糖心苹果“富硒增产试验基地”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个200亩的基地是阿克苏市信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今年尝试的新项目,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地头,通过对地形、气候、土壤、灌溉以及果树品种等数据的抓取、沉淀和计算,提供一套最优的管理技术方案,从而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果园里的溯源可控系统每15分钟还会拍摄上传一张照片,方便果农和客户在手机上随时观察苹果的生长情况。

  阿克苏市信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学森介绍,经过这样精确控制的冰糖心苹果,一级果产量能达到90%以上:“这个果园是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的一个未来农场,新疆也就目前唯一的一个,大数据这一块都可以在这块地里面体现。去年我们也是已经在线上做了,一个果子28元,比以前传统的那种种植模式利润要至少高个三四倍。”

  自2017年起,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启动“十城百店”工程,在阿克苏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7个,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9家,还在浙江省10个地级市建设阿克苏特色农产品公共仓,实施统一平台运作、统一仓储服务、统一区域品牌、统一物流配送,统一质量追溯,带动果农平均增收20%。

  同时,“十城百店”工程已累计在浙江省设立销售终端517个,县级城市覆盖率达到80%,销售额达22.86亿元,实现了双方的共赢。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建忠:“在阿克苏我们建立了一支联营的企业,在浙江市场上我们也形成了一批主营阿克苏特色农产品的营销队伍;通过阿克苏的基地建设,我们覆盖的农户有11万多,贫困户有2.26万,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层都是有很好的意义。”

  产业援疆是增强新疆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如今,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成为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各援疆省市出新招出实招,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等产业陆续落户受援地。

  每天清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村民叶尔波力?扎克尔都在自己家的稻田里忙碌。在江苏省盐城市对口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阳澄湖的大闸蟹在几千公里外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安了家。从最初跟着技术人员学,到现在不仅在稻田蟹养殖基地打工,还在自家稻田里养殖大闸蟹。叶尔波力?扎克尔对增收充满了信心:“去年养了十二亩地,一亩地两千块钱挣了。6月份这个苗这么大了,今年比去年好。”

  江苏省盐城市对口援疆工作组干部董建:“我们就是加大了对当地人民群众造血功能方面的投入,丰富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培育做大这个产业。”

  从2014年至今,各援疆省市安排产业促进就业援疆资金142.8亿元,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吸纳富余劳动力20万人次。北京市援疆指挥部在和田地区实施产业类项目98个,其中,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类项目33个,投入资金13.65亿元。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王剑:“对于我们援疆资金来说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投入到县以下项目中去,投向扶贫项目,最终都是最贫困的人受益,我们所体现的这种精准,哪些是最迫切需求的,又是和我们扶贫密切相关的,包括建标准化厂房,非常精准地去解决这些实际性的问题,围绕着就业、脱贫、改善生活质量、加强交流交往交融这些方面,助力和田地区脱贫。”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