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袋玉米面 报恩半世纪

新疆新闻在线网6月30日消息(田台记者 李小东):和田市七旬老人郝向荣为了报答20公斤玉米面的恩情,49年无悔付出,用行动诠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义。

这个周末,郝向荣又从和田市来到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看望自己的干儿子阿布拉 ·喀迪尔:“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好,盖的新房子,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干部对他们也很关心,我也放心了。” 

76岁的郝向荣 退休前曾任皮山县乔达乡国营牧场场长,与喀迪尔·卓亚、阿布拉·喀迪尔父子俩的情谊已经延续了40多年。1970年3月,郝向荣因突发事件离家一个多月,怀有身孕的妻子和3个孩子就要断粮了,邻村的磨面匠喀迪尔·卓亚得知情况后,顾不得考虑自家还有8个孩子,将20公斤玉米面,先后两次送到了郝向荣家,以解燃眉之急。郝向荣回家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别人帮了我,我也应该帮助别人。”

当时,郝向荣与妻子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70元,但他们省吃俭用,用两年时间,为喀迪尔·卓亚买了一匹马、一头牛和52只羊,还将自家10亩西瓜地无偿赠与喀迪尔·卓亚一家耕种、打理。看着他们一家的生活渐渐改善,郝向荣打心眼儿里高兴。1974年,喀迪尔·卓亚在去世前将年仅4岁的儿子阿布拉·喀迪尔托付给郝向荣照顾,郝向荣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为了有更多精力照顾阿布拉·喀迪尔,他甚至将自己的大女儿送回河南老家寄养。阿布拉·喀迪尔说:“郝爸爸就像我的亲爸爸一样关心我,我有什么困难都告诉他,他就第一时间帮我们,家里缺什么他知道了就给我们拿过来,或者我去了他送给我。”

2001年,郝向荣退休后离开皮山县到和田市养老,但他一刻都没有忘记照顾阿布拉·喀迪尔的承诺,只要阿布拉·喀迪尔打电话说有事,郝向荣都会尽快从200公里外的和田市赶到村里为他分忧解难。

40多年来,郝向荣不仅把报喀迪尔·卓亚一家的恩情看作与生命同等重要,还将喀迪尔·卓亚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的精神作为学习榜样,时常帮助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困难村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第一书记陈诚说:“他把小爱变成了一种大爱,对一个人的感恩,转化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的感恩,竭尽全力地来帮助大家去发家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