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荣主持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
4月1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徐海荣主持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查找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研究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图为会前,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徐海荣正在了解实验室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记者陈星宇摄)
4月1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徐海荣主持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查找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研究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听取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工信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交警支队、水务局、城市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围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再生水利用、能源结构调整、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举措。徐海荣认真听取汇报,与大家深入探讨。
徐海荣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长治久安,事关民生福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乌鲁木齐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土壤环境状况稳定向好,绿化覆盖率、污水收集处理率和清洁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下定决心把污染治理好、把环境建设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乌鲁木齐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一要妥善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决遏制污染增量。强化“环保门槛”意识,严把招商引资环保关,严禁“三高项目”进疆入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决治理污染存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洁城”四大行动,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不断减少污染存量。
二要妥善处理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还市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对涉及百姓生活的治理举措要充分论证、精细操作、稳妥推进,严格落实各项优惠补贴政策,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基础上推进治理实施,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三要妥善处理生态保护和生态积蓄的关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坚持不懈推进“树上山”“地变绿”工程,全覆盖绿化城市裸露荒山,动员引导各族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草栽花,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碳汇能力。
四要妥善处理推进环境治理和发展环保产业的关系。着眼提升环境治理专业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行业企业。发挥环保部门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和市场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结构布局和重点任务,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要妥善处理落实属地责任和加强联防联控的关系。强化属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发挥好乌鲁木齐在区域污染防治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等方面进行标准对接、措施协同、联防联治,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六要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环境研究的关系。着眼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强化污染源普查分析,一个污染源一个污染源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七要妥善处理环保部门牵头和各部门联动的关系。严格落实环保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环境监管工作机制,环保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各部门要在环保部门指导下,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徐海荣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前,徐海荣来到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办公区、四平路办公区调研,走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地察看了大气颗粒物监测超级站、环境监测实验室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联网监管平台、大气污染预测预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