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区游到全域游 留住乡愁振兴乡村
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打造了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文旅融合样本。作为乌鲁木齐市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这里具有无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从单一的冰雪旅游向文化、体育、民宿、美食的多元拓展;从“一季旅游”到“四季皆旺”的明显变化;从国内冰雪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性国际冰雪产业集聚地的转变……乌鲁木齐不断优化供给,延伸产业链,让冰雪游释放出良好的市场消费潜力。
棚外银装素裹,棚内暖意如春。在水西沟镇大庙村徐志坤的温室大棚里,半绿半红的草莓挂满枝丫。
草莓种植户徐志坤说:“再过几天草莓就逐步多起来了,我们现在主要是以预约为主,到周末上山来采摘的游客又多,到我们这来的人都感觉到采摘的乐趣,冬季滑雪旅游带动起来了我们草莓采摘,我们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这几年,地处南山脚下的大庙村,借助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发展的东风,把发展设施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建起了154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草莓、花卉等。农田观光采摘成为来南山度假游客的必选项目。
围绕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创建,乌鲁木齐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构建集农业、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游产业体系,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释放“生态红利”;让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
南山壹号农家乐老板胥吉明说:“我们农家乐刚营业那会,夏天生意是特别火爆,冬天了比较淡,现在冬天就不一样了,因为到南山来赏雪、滑雪的特别多,周边的农家乐或者度假村也增加了不少新项目,比如说我们南山的特色小镇,还有闲来小镇等等,自然来我们这吃饭的游客就特别多了。”
农家乐由“夏天乐”变成“常年乐”,村民的收入也节节高。2019年,庙尔沟村年人均收入超过了22000元,村民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旅游产业大发展释放的红利。
记者走进水西沟镇平西梁村,看到温暖的阳光洒满村庄。该村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突破,谋划全域旅游新蓝图,建采摘基地、大田景观、露营基地、康养基地等,并整体打造规模化乡村旅游民宿集群,逐步形成了旅游项目聚集优势。南山独有的资源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深圳界汐文旅集团新疆分公司总经理袁守余说:“当初为什么选择南山,第一就考虑到它的道路建设、水电管网都是符合民宿的基本需求;第二夏天有万亩花海,有《昆仑之约》,冬天有著名的丝绸之路滑雪场,对来我们来说经营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一年四季在南山还是很好的。”
从集聚南北美食的闲来小镇宽窄巷子美食街到集冰雪运动、探险、健身、休闲度假多业态为一体的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各具特色的小镇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新业态。
南山夏季的花海、冬季的滑雪场、遍地开花的民宿及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市以大南山国际旅游区为抓手,努力实现“小城镇,大生态”的区域互动,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局长朱新荣说:“首府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闲来小镇,创新塑造了‘方家庄模式’‘大庙模式’‘平西梁模式’,发展农(牧)家乐,开办民宿,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在不断融合旅游产业的同时,加快释放旅游产业红利,促进了市场消费,也真正做到了一业兴百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