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46处受损矿山环境恢复生态原貌
在乌拉泊片区二级水源地区域近9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过恢复性治理,这里已呈现出戈壁生态环境的自然风貌。而在此之前,这里先后聚集了40多家砂场,无序的滥采乱挖对水源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之这里是城市的上风口,春秋两级区域性扬尘污染严重。2018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乌鲁木齐市已闭坑矿山政策性关闭小煤矿砂石粘土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应治尽治”的原则,对全市192个已闭坑矿山实施“一矿一策”挂牌治理,另外对54个无证采矿点一并进行恢复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乌鲁木齐县分局局长严伟涛说:“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3.1亿元,对全县个闭坑矿山进行了彻底的治理,拆除了228栋建筑物,熄灭了7处火点,今年10月底全县治理区域及周边复绿达到5.56平方公里。”
经过三年的治理,我市246处遭到破坏的矿山环境全部恢复原生态面貌,治理面积达到40.5平方公里,相当于60多个南湖市民广场的面积。在青山绿水与经济效益面前,市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资本同时融入到治理与生态恢复中,为青山绿水加码,累计投入8.6亿元进行根本性的治理。
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郭舒旋说:“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占到全疆总治理面积的三分之一,至此乌鲁木齐市已闭坑矿山生态环境全部恢复。”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李芝灵说:“这项治理有效地遏制了我市矿山生态系统的退化,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维护了区域的生态平衡。”
市生态环境局乌鲁木齐县分局局长严伟涛说:“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3.1亿元,对全县个闭坑矿山进行了彻底的治理,拆除了228栋建筑物,熄灭了7处火点,今年10月底全县治理区域及周边复绿达到5.56平方公里。”
经过三年的治理,我市246处遭到破坏的矿山环境全部恢复原生态面貌,治理面积达到40.5平方公里,相当于60多个南湖市民广场的面积。在青山绿水与经济效益面前,市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资本同时融入到治理与生态恢复中,为青山绿水加码,累计投入8.6亿元进行根本性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