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绘就绿色新画卷
新疆新闻在线网9月29日消息(新疆台记者 李刚、李维):九月的新疆,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从浩瀚的沙漠到葱郁的绿洲,从广袤的草原到湛蓝的湖泊,从雄伟的雪山到壮阔的林海……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尽情领略美丽新疆天蓝、地绿、水清的大好风光。河北游客曹锦枫:“新疆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这回过来一看,蓝天、白云、雪山,景色真的是太美了,不虚此行,手机随便一拍都是美图,新疆亚克西!”
天蓝地绿水清,得益于新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持续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让新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幅“美丽新疆”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干部温玉彪:“2018年14个地州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7%,‘乌—昌—石’区域、‘奎—独—乌’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增加1.4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首府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全区河流优良水质比例为97.6%,优于《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不低于92.9%的考核要求。全区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疆幅员辽阔,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作为祖国的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新疆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生存发展,也关系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公益林保护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启动,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一条超百万亩的人工林带傲然挺立,这条林带就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它是阿克苏地区黄沙漫漫和碧波万顷的分界岭,也是全国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2018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然而,谁能想到,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戈壁荒滩,是阿克苏市、温宿县沙尘暴的发源地。作为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柯柯牙绿化工程的首批建设者,温宿县柯柯牙镇果林村村民田宝远回忆说:“以前铺天盖地的风沙,什么也看不见,那边黑黑的一片来了赶快躲,躲不及的话小石头打到脚上好疼,种一点儿庄稼,风一刮就全部刮掉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阿克苏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柯柯牙为中心,开启了豪气干云的荒漠化治理进程,并在其中不断探索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时至今日,450万亩林果遍布渭干河、阿克苏河流域,托木尔峰下绿屏阻大漠,白水绕诸城。田宝远:“现在都是果园,瓜果飘香,核桃价格好,一亩地收入可以上万,我们的核桃都是销遍全国。我们柯柯牙变化多大,家家户户越过越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放眼广袤的新疆大地,以阿克苏为代表,从额尔齐斯河畔的布尔津到昆仑山下的麦盖提,从东望阳关的哈密到西眺帕米尔的阿图什,人们明显地感受到,树木多了,草场绿了,风沙小了。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出现了人工绿洲,退化的草原、荒秃的山岭、沙化的土地上葱笼叠翠,植被恢复的速度超乎想象。70年来,天山各族儿女克服各种困难挑战,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绿化国土,用荡漾的绿波,逐步填充着大地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连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蓝天碧水保卫战,持续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综合治理,从最初的压减燃煤、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到启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开展环保督查巡视问责,再到现在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重大环保举措相继出台,强力推进。这两年,昌吉市积极引导各企业、各单位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通过实施烟粉尘污染管控、脱硫脱硝设备改造、固体废物废气再利用等多项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位于昌吉市大西渠镇的新疆昌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煤改电”两年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粉尘污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刚:“原来采用煤供热的时候,我们公司每年生活用煤和生产用煤300多吨,污染大。采用了电取暖和电生产以后,杜绝了煤的消耗,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助推我区全面清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沉疴顽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日益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在阿尔泰山脚下的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因矿而生,曾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2013年,可可托海镇坚决对矿产开发按下停止键,全力发展旅游业。可可托海镇党委书记梁秀江:“我们加大镇区转型力度,将投入9500万元大力发展红色游、工业游、地质奇观游、民俗风情游和冰雪游,使可可托海实现一季游向四季游的转变,让广大百姓依托旅游产业增收致富,真正践行绿水青山的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的新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实现连续多年三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持续双缩减,河湖水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放眼天山南北,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江河湖泊清波交响。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已浸融在新疆人的血液里、骨子里,体现在高屋建瓴的决策中、实践中。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干部温玉彪:“按照工作精细精准和执法规范严格两项要求,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夯实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三大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场标志性战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异的成绩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