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农场”助推绿色发展
新疆新闻在线网9月8日消息(通讯员解维建、瓦力斯江·乌马尔江):玛纳斯县引进生物技术,建成新疆首家昆虫纽带生态循环农场,实现有机废弃物就地消纳和资源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玛纳斯县塔西河乳泉牧业发展合作社工作人员给牛羊的饲料中添加了昆虫蛋白,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今年4月,合作社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环境昆虫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项目,6月在玛纳斯县塔西河乡建成新疆首家昆虫纽带生态循环农场。合作社负责人刘刚:“我们引进了这项技术以后,养殖场把牛羊粪通过管道输送到这个沼气站,沼气站产出沼气,沼渣,沼液,然后把沼液又还田,沼渣发酵完以后,饲喂环境昆虫,形成昆虫蛋白饲料和有机肥料,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链。”
《环境昆虫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项目是运用黄粉虫、黑水虻和白星花金龟三种昆虫,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类等有机废弃物经过转化后,得到昆虫虫体和虫粪砂资源,作为畜禽蛋白饲料和虫粪基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山东、上海等地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合作社饲养的环境昆虫,也让饲料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企业回购后再加工成蛋白型饲料,实现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成都饲料经营企业负责人王金明:“黄粉虫烘干加工以后它的蛋白质可以达到65%,作为水产饲料是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的,可以很好地替代进口鱼粉。我们想通过跟乳泉专业合作社再进一步地深度合作。”
这一科技项目不仅适用于养殖场,还可以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马德英:“白金花星龟是六千块钱一吨,黄粉虫干虫均价是在两万块钱一吨,黑水虻的价格也是六千块钱一吨,目前这样的一个市场价格。我们以玛纳斯这个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农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中心,然后向全疆进行辐射,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这样的一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