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梁宏涛
她是一名癌症患者,更是一位爱心达人。
从1988年开始投身爱心公益事业,到2006年组建昌吉回族自治州红十字抗癌乐园,再到2018年建立昌吉市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在30多年时间里,苏玉琴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超过2万个小时。9月5日,苏玉琴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笑着面对人生
1980年,苏玉琴被确诊患上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那一年,她23岁。从医生那听到这个消息后,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3天。3天后,苏玉琴走出房门,脸上挂着微笑说:“既然无法回避,就勇敢面对,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阳光。”
回忆起患病初期的日子,苏玉琴坦言当时内心很惶恐。然而,她没有悲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病房里,病友们总能看到她梳着整齐的头发,化着淡妆和病友聊天、唱歌。1988年,49岁的柯红成为苏玉琴帮助的第一位病友。身患重病的柯红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苏玉琴就给柯红讲述自己的经历,开导她,并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她。在苏玉琴的帮助下,柯红的性格慢慢发生改变,变得乐观向上。
“爱也可以治病。”通过帮助柯红,苏玉琴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不把有相同经历的病友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大家庭呢?在苏玉琴倡议下,2006年5月8日,昌吉州红十字抗癌乐园正式成立,2011年更名为昌吉州抗癌协会。
如今,抗癌协会已经发展成为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成员也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人。
■传递爱的力量
从癌症患者到公益达人,苏玉琴的身份在变,但梦想始终未变——要让生命更有价值。她说,自己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爱心人,一个用心温暖他人的志愿者。
1991年,苏玉琴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就坚持每周四在医院做义工。其间,她结识了孤寡老人李桂珍,老人偏瘫,翻身都困难。苏玉琴就主动加入了照顾她的队伍,直到老人离世。老人临终前,拉着苏玉琴的手说:“能遇到你,是我的福分……”
“生命的长度或许自己无法把握,但生命的厚度可以自己去拓展。”苏玉琴说。
如今,62岁的苏玉琴在公益道路上走过了30多个年头。30多年里,她和她的团队先后帮扶贫困人员2000多人次。其中,长期资助150余名学生;募集资金近百万元,为空巢老人、农民工、孤残儿童和单亲家庭等解决困难……
■将公益进行到底
9月6日,苏娟和刘凤兰早早赶到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我跟着苏大姐做公益已经有11年了,从她身上我感受到爱的力量,也体会到帮助他人、幸福自己的快乐。”64岁的苏娟边忙着手上的事边对记者说,“苏大姐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们天天通电话,她对获奖的事都是一句带过,说的最多的还是接下来要干的事。”
“这些年,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癌症病人,一直奔波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这些年她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超过了2万个小时,太让人敬佩了。”苏娟说。
“幸福延伸出去,就变成了更多的幸福;爱心播洒出去,就能收获更多的爱心。”苏玉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