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公共卫生的“防火墙”
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14日消息(记者 董智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办公室主任李新威,2016年9月来到喀什地区担任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站长,2017年8月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到新疆工作3年来,李新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努力筑牢南疆地区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火墙”。
这两天,李新威正在为月底将在喀什地区举办的“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做准备。他告诉记者:“这几天一直在进行现场考察和人员队伍的组织,就是希望通过这场演练提升南疆地区对传染病的预防处置能力,同时提升我们这支队伍的业务素养。”
做业务、带队伍是李新威援疆以来最为重要的两项工作。为了提升当地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李新威向中国疾控中心申请了7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应急储备库,完善了当地疫情应急检测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为了提高实验检测能力,在李新威的主导下,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的“细菌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网络实验室”,主要用于喀什地区高发的各类病种、细菌的分析、监测,掌握其基本特征,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法和防控策略。
李新威还本着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理念,探索出方案、培训、实验、现场一体化的“实操模式”,改变以往仅仅请专家开班授课的单一培训模式。李新威说:“我们把方案的制定、现场的培训、现场的采样和实验过程全流程的工作由不用层面的专家和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共同来完成。这样既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我们项目任务,又能使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得到上级专家手把手地教,提高了他们整体工作能力。”
喀什地区疾控中心疾病控制科负责人胥丽敏便是“实操模式”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在媒介监测的时候,我甚至都能用肉眼分辨蚊子的雌雄,这样能快速筛选实验对象;在部分细菌分型方面,我们甚至都不用送到内地,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就能完成,省钱又省时间。这样的培训模式特别好,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水平。”
考虑到工作需要,李新威两次提出延长援疆时限。李新威说:“援疆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和成长,我也慢慢爱上了新疆这片热土。所以,我也会走好今后的援疆路,带好队伍,提升当地的疾控能力,为新疆的健康扶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