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困难求帮助,只需动手下订单
□本报记者/傅翔龙
“凌晨4时,老伴腰疼得厉害,当时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情急之下我就给工作队打电话下订单。没想到5分钟后,他们就赶来了,把老伴送到了医院。”7月10日,年逾七旬的庄同彬满怀感激地说。
庄同彬和老伴所接受的这种订单式服务,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区委组织部、编办、电商办驻火车西站片区管委会车辆段路东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对辖区困难群体采取的一种精细化、靶向性的帮扶。他们动员辖区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梳理可为服务对象提供的车辆、资金、培训、用工等各类资源,投入到订单式服务保障工作中。
“访惠聚”工作队摸排辖区困难群体,将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低保户、贫困户等50余户列为订单式服务对象,印制并发放订单式服务联系卡,设立服务热线,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将平安出行、陪同就诊、就业服务等项目列入清单,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
车辆段路东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张翼翔介绍,辖区居民通过热线电话、信箱、微信平台将需求反映给工作队,工作队安排专人接单,跟踪推进情况,并根据进展动态调整服务清单。同时,工作队定期收集居民反馈意见,总结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
“我想换个马桶,但我的腿摔伤了,孩子都离得远……”85岁的刘荣华打来订单电话,提出帮助更换马桶的需求。工作队立即安排专人到现场查看,根据老人家卫生间的实际情况,买来坐式马桶,联系工人完成安装。
通过订单电话,工作队了解到辖区居民家普遍存在燃气软管老化、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于是积极申请为民办实事经费,对辖区100余户居民家老化燃气软管进行更换,并组织工作队队员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31岁的古力巴尔然木·艾沙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在家带孩子。因家中生活拮据,她萌生了找工作的念头。针对她的就业需求订单,工作队根据古力巴尔然木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帮扶计划,教她掌握使用办公软件技能、熟悉面试流程。经工作队推荐,不久前,她在某职业技术学院找到了一份工作。
截至目前,工作队开展订单式服务70余次,通过一次次贴心服务、一件件实事好事、一条条政策解读,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