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忠诚使命,践行援疆初心

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8日消息(阿克苏台记者王拓、陈雄飞):浙江省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区科技局副局长叶祥发两年来走遍阿克苏地区上百个行政村。他的辛勤付出,使浙江省产业援疆项目--“万亩亿元”增收工程取得可喜成果,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

这两天,叶祥发正在乌什县前进镇查看黑木耳的种植情况,这里是阿克苏地区较早试种黑木耳的地方。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吐尼萨古丽·局麦告诉记者,他们家已经从木耳种植中尝到了甜头。“我们种了黑木耳,免费安装设备和黑木耳菌棒,还给我们提供种植技术。去年1000棒菌棒,卖了12300元的木耳,今年有2000棒菌棒,有信心今年挣3万元。”

2017年2月,浙江省科技厅干部叶祥发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托木尔峰脚下,开启援疆征程。刚到阿克苏,地区科技局请叶祥发参观果园。长期从事食用菌科研项目管理的叶祥发发现田间地头满是果树枝条,于是他萌发了一个设想——林下套种黑木耳。叶祥发:“我们阿克苏地区有450万亩果园,有将近100万吨的果树枝条,每1.25公斤的木屑可以制作成一个菌棒,那么这100万吨的果树枝条潜在的经济价值可以达到22亿多元。”

然而,阿克苏地区高温干旱的气候,给培育黑木耳带来很大风险和难度。为解决黑木耳的补水问题,叶祥发购买和制作了各种类型的喷头,反复试验了上百次。随后,叶祥发又采集了多种果树枝条,试验制作菌棒。经过3个多月的试验,菌棒成功长出了第一茬黑木耳。人工培育黑木耳也被阿克苏地区确定为精准脱贫“万亩亿元”增收工程,申报浙江省重点扶持重大科技项目。

2018年秋季,黑木耳种植在阿克苏地区9个县市、30个贫困村、610个贫困家庭开展示范推广,亩均产值1.5万元,人均增收1300多元。2019年春季生产1000万个菌棒,覆盖了100个贫困村5000个贫困家庭,带动近3万人口脱贫增收。叶祥发:“援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它锻炼了我,也激励着我今后继续努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