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克拉玛依跨越式发展
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5日消息:石油是工业的血脉。克拉玛依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它的开发建设让我国一举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如今,克拉玛依正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推进智能油田转型升级。
每周只要有时间,91岁的谭宏达就会来到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给游客讲述当年第一口油井诞生的故事。1955年10月29号,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高产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从此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序幕。当年的克拉玛依一号井已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乌鲁木齐游客钟卫东:“听了老爷爷讲了这个一号井的历史,确实感到深受教育,这在我们国家的工业历史上也是一个里程碑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一号井。”
谭宏达195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克拉玛依,在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也是第一代采油工。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正式开发。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履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严承诺。谭宏达:“有的时候,有的井你刚检查完,你一转身油井采油一下都冻成冰了,赶紧就得要蒸汽出,才能缓过来,它才慢慢地出油,就这个样苦,那时候,为了国家石油重要,你再苦也得干。”
截止2018年,克拉玛依相继开发了30个油气田,建成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3.76亿吨,油气当量连续17年稳产在千万吨以上。这其中智能油田建设为油气生产注入了新动力。
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信息管理站中控室,电脑屏幕显示的是一口油井的工作情况。这口井距离市区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过去,采油工人每天要到井前测量和采集有关数据。党的十八大后,克拉玛依油田在全国率先建成“数字油田”的基础上,逐渐向全面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转化。工人利用监控大厅中的远程油井监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中控室监屏班班长毛珊玉:“直接是跳出了原来的人直接到井口去读取压力、抄压力的这种方式,在24小时可以实时监测到这个井的单井数据,为这个单井能够更好地高效地采油,做出第一步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克拉玛依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力度,2017年在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油区,相当于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今年年初,在乌苏市境内的高探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1213方,天然气32万方,创下了克拉玛依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新疆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西北缘兼南缘项目部经理甘仁忠:“这些勘探成果的获得,最直接地是确保了新疆油田持续增产和稳产,同时加大了地方经济财政税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和高速增长。”
油气勘探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石油炼化技术也直追而上。位于克拉玛依的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年加工能力600万吨的特色炼化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克拉玛依石化成为国内唯一的新型火箭燃料生产基地,也是中石油最重要的高档润滑油、环烷基特种油、沥青生产基地。企业产品还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销售总公司总经理孙军:“我们今年已经开始向‘一带一路’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利项目提供沥青,现在已经提供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