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东戈壁”,今日“科技城”
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4日消息(新疆台记者阿依本):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过去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荒滩,被称为“东戈壁”。如今,工业园入驻企业达到38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8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的38%。昔日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已变身为绿树掩映的科技新城。
走进位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亚士创能科技(乌鲁木齐)有限公司的综合性智能制造在建基地,科研楼、综合楼、保温车间、涂料车间等主体框架已基本完工,公司新疆区域工厂总厂长蒋振伟介绍,这一项目投资约3亿元,生产石饰面柔性贴片、保温装饰板、水性环保涂料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今年10月中旬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5亿元。蒋振伟说:“在我们办手续过程中,政府有专门的人员给我们去对接,任何问题基本上他都会主动帮我们去协调落实,对我们投产的时间节约最少半年的时间,包含我们的用电上、用气上我们提出来需求以后,政府积极帮我们协调。”
眼下,和亚士创能科技(乌鲁木齐)有限公司一样在建的项目,北区工业园共有65个。200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按照打造西北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北区工业园,用于承载高新区(新市区)的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2005年5月13号,第一批13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新疆升晟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姚永健回忆说,最初大家不仅要建工厂,还要栽树植绿。姚永健说:“当时确实比较荒凉,区委区政府对我们企业特别关注,按照花园式工厂的建造,给了很多的帮助。我们产值从5000万,到现在五个亿左右的规模,是目前国内质量最好、性能最优的特种矿热炉前三强的企业。”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党组书记杨柠说:“我们在硬环境上从道路到七通一平以及园区的绿化,高新区(新市区)建园以来前后投入了近10亿元,目的就是把园区打造成一个条件一流的,像一个花园一样的园区,同时我们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强调的是零距离‘妈妈式’”的服务,每一个项目都有跟办的责任领导,企业建设之初要办很多手续,我们就有专门的人帮他们跑,帮他们办,大大缩短开工和施工的手续,原先可能要8个月9个月的,在这种服务下,4个月他就能开工。”
如今,北区工业园区内街道两旁厂区林立,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北区工业园的面积也由最初的12.8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8平方公里。北区工业园重点发展智慧服务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人防办局长李领说:“现在直接向西延伸到T4航站楼,扩展了14平方公里的西拓园区,形成临空产业带,围绕着我们的机场,打造临空经济。我们将来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实体产业都要在这个这个园区产生,将来就是我们高新区(新市区)经济发展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