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守护好戈壁“渔乡”

新疆新闻在线网7月16日消息(记者 景磊 高梦辉 张莹):乌伦古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新疆第二大渔业基地,有戈壁“渔乡”的美誉。近年来,福海县大力推进乌伦古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建设冷水鱼繁育孵化基地,旅游业、渔业实现了和谐发展。

7月的乌伦古湖,水面平阔,波光鳞鳞,湖面上水鸟飞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傍晚时分,年近六旬的打渔人王三瑞像往常一样,驾船巡视湖面。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这里组建打渔队的汉子,对这片水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十间地窝子,我把这片‘海’看作是自己的小家园一样。三十年前看,也很美,现在就是越看越喜欢。”

王三瑞打了几十年鱼,本世纪初,他突然发现,来福海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们全家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却越来越少,梭鲈、贝加尔雅罗鱼、江鳕在乌伦古湖已经很难看到了。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戈壁渔乡名副其实,2012年开始,福海县逐渐推广本地特有鱼苗的增殖放流活动,人工繁育十几种本地特有鱼种,每年春秋两季各放苗5000万尾。乌伦古湖特有的白斑狗鱼、五道黑等鱼种类和数量逐渐恢复,时不时也能捕到江鳕、贝加尔雅罗鱼了。福海县海富特种鱼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长龙说:“现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乌伦古湖的生态多样性恢复了,渔业资源更加丰富,渔民收入更高。以前这边鱼枯竭的时候,过来旅游的人都吃不到我们本地的鱼,现在他们过来想点哪种鱼都有。”

看到自己的家园变美了,旅游的人更多了,收入也逐年增长,王三瑞的心里乐开了花。他琢磨着把这些年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发展旅游业,给乌伦古湖增添更多美景:“现在鸟语花香,绿油油的一片,你自己享受不行,还要让后人也来享受这片天地的新鲜空气、美景。”

王三瑞的想法得到了儿子王燕龙的积极响应。2015年,他们承包了2万亩水面,福海瑞雪渔业生态旅游度假村开始筹建。木栈道、小凉亭、湖畔宾馆纷纷沿湖而建,前来观光、品尝鱼宴和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王燕龙说:“作为第二代打渔人,对这边感情还是挺深地。后边加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乌伦古湖的美丽。”

据统计,福海县近几年有200多家鱼宴餐厅拔地而起,每年吸引各地游客近百万人,两万多人依托乌伦古湖增收致富,每年创造产值超过10亿元。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宜海说,今后将继续封滩育草,守护好戈壁“渔乡”:“随着保护生态理念的不断提高,每年乌伦古湖湿地公园投资一个亿,恢复和保护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让乌伦古湖造福更多的群众,成为北疆一个灿烂的‘戈壁明珠’。”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