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措并举 输血造血

□本报记者/杜建辉

“我在这里工作很好,公司管吃住,每月有3200元工资。”6月26日,坐落于尉犁县的河北援疆引进企业——巴州皓宇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海里且木·库尔班正在纺纱车间熟练地操作着仪器,提起现在的生活,她脸上溢满了幸福。

海里且木的幸福生活正是河北省产业援疆的初衷。正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皓宇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计云所说:“作为产业援疆项目,我们不仅要提供就业岗位,更要给贫困群众带来希望,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巴州,像海里且木一样的众多农民通过援疆省市的“输血”“造血”援助,有的成了企业工人,有的发展成为养殖种植大户,走向了脱贫致富路。

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河北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更多援助资金、项目向乡村一级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援助资金95.57%用于州级以下。

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77岁的村民刘帮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卧床多年,每次上厕所都要家人搀扶到门外30米远的旱厕去,这成了一件让他家最头疼的事。6月14日,张家口市万全区向和硕县捐赠了100台ECO环保方便器,刘帮权也获赠一台,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头疼事。“有了这个厕所,真得太方便了。”刘帮权握着援疆干部的手连连道谢。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是造成巴州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不仅在医疗设施硬件援助上下功夫,更在诊疗模式和人才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6月18日,河北省在巴州帮扶建设的首个视联网远程会诊信息平台启动,当地群众通过该平台就可以得到大医院的专家会诊。地处偏远的且末县人民医院和若羌县人民医院受益于“互联网+医疗”,转诊率分别下降59%、50%。这一做法被列入全国卫生援疆工作案例。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扎实工作,把新疆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巴州党委副书记、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樊成华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