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工作巡礼】产业援疆添活力

新疆新闻在线网7月14日消息(记者 何滨 阿依本 雷鸣):盛夏时节,在素有“中国罗布麻之乡”的沙雅县,35万亩野生罗布麻迎来盛花期。沙雅县胡杨韵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蜂农们穿梭于各个蜂箱之间,忙着看蜂摇蜜。合作社理事长叶亭君告诉记者,得益于2017年浙江省在阿克苏地区实施的“十城百店”工程,合作社的产品销量节节攀高。今年,合作社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一体化蜂蜜生产加工设备,提高蜂蜜质量。叶亭君说:“2018年我们在这个平台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通过‘十城百店’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为合作社拓宽了销售市场,另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产品标准性的重要,这使得合作社以后要在产品的标准上、包装上更加地努力。”

现在,浙江省“十城百店”工程通过打造特色示范基地、建设仓储物流体系、销售网络,让阿克苏地区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浙江市场。截至目前,已在浙江省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6.74万吨,销售额达22.86亿元。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王通林说:“在整个营销过程当中,我们统一了品牌、统一了形象,统一了我们整个销售的渠道。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业从销售端开始不断地向我们生产端延伸,推动了阿克苏农产品规范化的生产,也带动阿克苏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各援疆省市主动对接新疆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强就业的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援疆项目。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增强了受援地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和田市吐沙拉镇加木达村,由北京援疆资金投资116万元建成的加木达村电子科技扶贫车间今年5月1号开工生产,已解决13名贫困群众就业。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预计后续能安排到30到50名就业,每个人的工资能够至少实现2500到3000块钱收入,至少每年能够为我们加木达村实现工资性收入80万元。”

2014年以来,北京市援疆指挥部在和田地区实施产业类项目98个。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王剑说:“对于我们援疆资金来说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投入到县以下项目中去,投向扶贫项目,最终都是最贫困的人受益。”

除了在一产、二产方面加大力度实施产业援疆项目以外,各援疆省市积极对接“旅游兴疆”战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7月8号晚,满载455名游客的“豫哈情?丝路行”旅游专列抵达哈密市,这是今年河南省开行的第25趟援疆旅游专列。河南省近年来出台奖励补贴办法,专项奖补组织旅游专列到哈密市的旅游企业。2018年共开行旅游专列69趟,输送游客44000多人次,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李湘豫说:“开通援疆旅游专列目的就是运用援疆资金的政府引导作用,调动旅游企业的市场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组织客源上的特长和优势。”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各援疆省市实施产业合作项目超过1.2万个,完成投资2万亿元。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疆内特别是南疆转移,援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与新疆的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有机结合,吸纳受援地劳动力就业近100万人次。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