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无“伟”不至

 

他皮肤黝黑,对群众热情周到,干工作雷厉风行,他就是喀什地区信访局驻喀什市浩罕乡沙普艾热克村工作队副队长陈伟荣。自2017年驻村以来,他真心为民办事,热情为民解忧,助力脱贫增收,村民都亲切地称他是“好巴郎”。

铺好群众幸福路

驻村伊始,沙普艾热克村的巷道都是土路,坑洼不平,村民出行不便。陈伟荣了解到村民修路意愿比较强烈,他将群众这一诉求反映给了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后,决定尽快修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在前期规划中,又出现了新难题,一些村民家的果园、房屋在规划路线上,需要进行搬迁。陈伟荣就带领其他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

村民麦麦提·吾拉音家的一间房子、部分果园都在规划路线上,陈伟荣每天都到他家做工作,并承诺拆除了土块房,会安置他住进安居富民房,还会赔偿修路占用果园的损失,彻底打消了麦麦提一家的顾虑。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规划的道路上村民的房屋、果园等占道问题全部顺利解决,400万元惠民生项目在沙普艾热克村落地开工。2018年底,村里13公里道路建设完成,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走在干净平坦的柏油路上,麦麦提高兴地说:“工作队为村里修了这么好的路,解决了我们多年出行难的问题,真是太感谢了。”

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建成群众服务中心和村级农贸市场......村里的这些变化让村民们喜上眉梢,对工作队称赞不已。

调出村里“和谐音”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沟通是调解纠纷的有效途径。在陈伟荣看来,语言不通是纠纷调解的最大障碍。驻村伊始,陈伟荣主动向懂双语的队员学习,白天一起入户走访,晚上认真学习双语,只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陈伟荣常说:“在我们看来也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在群众心里却是一个‘大疙瘩’,如果不及时解开,小矛盾就会变成大问题。”

村民吐尔迪姑丽·玉麦尔老人的儿子原本从事苗木销售生意,现在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以前出售苗木的钱许多都是赊账,为了支付医药费,吐尔迪姑丽多次上门讨要,欠债单位却以不是债务本人为由拒绝支付欠款,一家人心急如焚。陈伟荣了解到事情原委,帮助吐尔迪姑丽办理了追债授权委托书,多次带着吐尔迪姑丽到欠债单位催讨欠款,最终追回欠款20余万元。

拿到追回的欠款,吐尔迪姑丽握住陈伟荣的手感激地说:“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有钱给儿子治病了,你就是我们家的恩人。”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陈伟荣还利用入户走访的时候,给村民讲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村民遇事要懂得用法律途径解决。慢慢地,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村里的民风也比以前好了。

算好村民增收账

沙普艾热克村人均耕地少,靠种地吃饭的村民收入微薄。为把村民从地里解放出来,引导村民就业增收,陈伟荣费了不少心思。

经过入户走访,陈伟荣发现大部分村民不擅长种地,但也有一些种地能手,他便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提出“先成立种植合作社,解放劳动力,再引进乡村车间,帮助村民实现就业”的脱贫思路。

陈伟荣的脱贫思路得到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的认可。说干就干,陈伟荣迎难而上,与其他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起了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同时,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先后引进了沙发加工厂、木筷加工厂,成立了地毯合作社、水果批发合作社,帮助67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村民艾则孜·亚生的妻子因病去世,他想外出务工,又担心孩子无人照顾。陈伟荣了解到艾则孜学过烹饪,便鼓励他在村里开一家餐厅,既能照顾孩子,还能增收。看到艾则孜脸上的愁容,陈伟荣知道他在为资金发愁。陈伟荣作担保,带着他向村民借款2万元,自己又拿出5000元,帮助艾则孜置办家当。

2018年5月,“艾则孜·亚生餐厅”在村里开业了,营业到年底,收入就达4万余元,还解决了5名贫困村民就业问题。

在工作队的支持下,陈伟荣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不断宣传引导,激活村民就业创业热情。目前,全村412人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

驻村路上,陈伟荣用一件件实事好事打开了群众的心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和群众越走越近,群众和他越来越亲。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