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真情定格在帕米尔高原的驻村路上
高寒缺氧、四季降雪是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阿特加依里村的特色。自2017年驻村以来,自治区人社厅、喀什大学、塔什库尔干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员毛拉木·买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塔县精神,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库亚西”(太阳的意思)。
真心帮扶暖民心
做群众工作,毛拉木有自己的办法,他坚持多到田间地头、多到群众家中、多与“四老”人员聊天,详细了解每户家庭情况,并建立台账,为做好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打好基础。
根据台账,毛拉木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对接,有针对性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畜牧养殖、农机维修、农机田间操作、泥瓦工、电焊等技能培训。
村民巴依克·玉努斯的妻子患胃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两个孩子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毛拉木就鼓励他去参加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巴依克掌握了电焊技术,在毛拉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修理厂的工作,每月工资4000元,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听说巴依克的妻子想开一个小商店,毛拉木给第一书记汇报后,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在村口建了一个50平方米的彩钢房,协调农村信用社帮巴依克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还帮着办理了相关手续。目前,巴依克妻子的商店已经开张,每月能挣3000多元。
“多亏了工作队和毛拉木的帮助,我和妻子才有了固定工作,我和家人才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巴依克经常向身边人说起毛拉木对自己的帮助。
在毛拉木和工作队的热心帮助下,村里42名村民成了光荣的护边员, 11名村民在县城宾馆、服装厂实现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
调处矛盾促和谐
“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只要坚持原则讲法律,用真心、真情去化解,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毛拉木在和其他队员交流化解矛盾纠纷心得时这样说道。
库尔班巴依·买买提依明和买买提江·买买提依明是兄弟俩,分家后,70岁的母亲跟着买买提江一起生活,库尔班巴依就认为赡养老人就是弟弟的事情,自己不需要履行赡养义务,弟弟买买提江见哥哥如此,自己也产生了抗拒心理,造成了老人无人赡养的局面。
毛拉木了解前因后果后,召集库尔班巴依全家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想通过做思想工作来改变库尔班巴依兄弟俩的态度,但未奏效。毛拉木想到了用法律这个“武器”来解决问题,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赡养法》,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掌握有关法律条规,再次来到库尔班巴依家,向他们兄弟俩讲清了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通过毛拉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错误,承诺一起赡养好母亲。
通过这件事,也让毛拉木认识到加强村民法律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毛拉木利用农牧民夜校,开设了村民普法培训班,每次组织学习法律1小时,引导农牧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法治意识。
驻村以来,毛拉木调解村民矛盾纠纷50余件,成了村民公认的调解员,现在的阿特加依里村充满了和谐、友善。
改善环境倡文明
“这里的村民非常质朴,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村民们对庭院整治一时难以接受,我们可以用示范带动的办法,让村民们慢慢接受。”毛拉木在研判会上向第一书记建议。
在开展庭院整治工作初期,工作队员、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广泛进行宣传,但效果不明显。工作队采纳了毛拉木的建议,把愿意进行庭院整治的苏沙尔家作为示范户,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成立了互助队,帮着苏沙尔一起清理杂物、打地坪、扎护栏。通过改造,以前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水泥路两边也有了护栏,苏沙尔又买来鲜花进行装饰,院子一下子变得干净、整齐、漂亮了。
村民们看到苏沙尔家改造后的院子,纷纷找到毛拉木,让他帮忙规划自己家的庭院,毛拉木一家一家帮着规划。目前,89户庭院已完成整治。
村民百合提夏·艾尔肯说:“毛拉木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平时主动帮我们解决困难,现在为了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更美,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工作队又把村里的柏油路修好了,路灯也安装了,整个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都为他点赞,为工作队点赞。”
驻村以来,毛拉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十足的干劲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将帕米尔高原“库亚西”的光和热带给了这里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