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楼兰十六载 当好社区“领头雁”

“铁打的于仁杰,流水的兵”,很多老居民都这样评价楼兰社区党委书记于仁杰的坚守与执着。2003年,从部队退伍的于仁杰毅然选择到楼兰社区工作,16年间,社区的“两委”班子和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坚守着朴实为民的“楼兰情怀”,从一般干部成长为社区“带头人”,成为社区家喻户晓、广泛称赞的“老于书记”。

严管厚爱带队伍

“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队伍”。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于仁杰始终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行“五定五评五量化”考评机制,将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日常重点工作量化到天、分解到个人,让群众来评判、让日常考评实绩来说话,树立了“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大不同”的鲜明导向,“推拖等”“慵懒散”等日常“顽疾”得到有效根治。

“他既是一个‘严师’,工作上极其较真,也是一个体贴的‘兄长’,清楚每一个社区干部的家庭情况,总是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这是社区年轻干部对于仁杰的一致看法。去年社区干部克依木的母亲突发心脏病住院,需先缴纳3000元治疗费,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正在为医疗费急得团团转时,得知消息的于仁杰立即带着3000元现金赶到医院慰问,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于仁杰的帮带下,近年来2名优秀社区干部被推荐考录街道(镇)公务员,4人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统筹联动抓党建

“如何主动应对城市基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统筹调动辖区各支力量、各类资源,形成共驻共建合力?”一直是社区战线的老兵于仁杰思考破解的新课题。2017年5月,社区实行“大党委”制,他利用“老熟人”优势,多方协调沟通,将4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兴组织等纳入“大党委”成员单位,并商定实行“四单两制”工作法,签订责任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任务清单,通过“轮值”“提醒谈话”制度加强双向沟通,各驻区单位协同联动、各展所长,巴州歌舞团、文化馆每月为居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演出,巴州财政局投入15万元为社区印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品......互联互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日趋成型。

同时,于仁杰还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双联户”党小组“吹哨”,驻区单位和各支力量分别“报到”机制,49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响应社区“大党委”哨声;要求民主评议党员须征求居住地“双联户”党小组意见,120余名在职党员、80余名无职党员、90余名“双联户长”定期到所属网格党支部、“双联户”党小组报到,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志愿服务,形成“党员走在前、群众齐参与”良好氛围。

以心换心聚民心

走进楼兰社区,“有困难找社区”的标语异常醒目,这是于仁杰向群众常讲的一句朴实话,也是他十六载始终践行的为民诺言。

居民唐莉患肝癌晚期,家里准备卖房子筹钱来为她治病。于仁杰了解到情况后,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动员辖区单位先捐助4000余元用于医疗费,后通过街道和民政部门为她解决了15000元医疗救助款,让她顺利进行治疗。

“平时也经常听到邻里说有困难找社区,不太相信,这次于书记听说后主动上门慰问,跑前跑后动员大家帮我渡过难关,真是共产党派来帮助我们老百姓的‘好书记’”。 唐莉逢人就含着眼泪动情地说。

社区孤寡老人朱凤英无儿无女,年轻时靠给别人干点零活维持生计,现在老了生活困难,于仁杰和社区干部每天都去探望,每月准时把低保金送到她手里,逢年过节为她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小于对我知寒问暖,他就是我的‘好儿子’。”逢人提起,老人总是泪流满面地说。2018年底,老人因心脏病突发离世,于仁杰带着社区干部为老人料理了后事。小区居民都竖起大拇指说:“楼兰社区真的把老太太当自己亲娘给养老送终了,真了不起啊!”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