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家园”让“候鸟”安心安居
五新社区四分之三以上居民为外来务工人员,为稳步提升“候鸟”居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社区党总支用心用情打造“心家园”基层党建品牌,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点”变成社区治理“亮点”,让“候鸟”们安身安心安业。
做实机制,让“候鸟”有了“主心骨”
“咱们社区居民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反映的各种困难诉求要第一时间办好,我们要当好他们的贴心‘娘家人’”。这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新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五新社区党总支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滤镜”工作机制,推动居民反映的困难诉求快速受理、高效解决。第一道“滤镜”发挥网格党组织作用,充分调动联户长、“红细胞”党员志愿者等力量,零距离收集诉求并初步解决;第二道“滤镜”发挥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两委两中心”作用,集中协商解决网格党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三道“滤镜”发挥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作用,组织驻区单位、联点单位、街道联点领导集中议事,整合优势资源解决难点问题,实现“小事琐事不出网格,中事难事不出社区”。
“现在办事顺畅多了,反应的事儿很快就能解决,就说居住证,网格联络员帮我整理好材料,拿到社区办好,然后把证送到家中,服务很贴心呢!”居民谢清兴奋地说出“候鸟”们满心的喜悦。
“眼看就要过年了,房子里的暖气一直不热,这年咋过。”暖气不热问题成了2018年底居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社区党总支立即组织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5家驻区单位和45位居民代表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就解决夜间暖气不热、供电维修不及时等8个难点问题协商确定了解决方案,不久小区的暖气和居民的心一起温暖了起来。
做优服务,让“候鸟”过上“好日子”
针对外来人口多,就业率低、出租房换手率高,文化生活匮乏等突出问题,五新社区党总支着力打造“就业服务站”等品牌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就业服务站”将居民住房、就业需求及学历、特长等信息分类整合,建立台账,与就业信息精准匹配。
“以前,我们四处找工作,现在社区上门送工作,我们这些外来户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真的很温暖,很感动。”居民董会珍感激地说。通过精准服务,27名像董会珍一样长期失业的居民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4名家庭主妇也找到了既能挣钱又兼顾家庭的“错时”岗位。
“你看,这是我做的口红,比买的都好呢,我给你试试”“原来活字印刷是这么来的”......社区趣味文化课堂上,居民们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和喜悦。扎染、活字印刷、制作口红、水上墨画...... 16场精品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也浸润了居民的心。
做活治理,让“候鸟”争当“主人翁”
如何把社区各类资源力量统筹起来,共建美好家园,让“候鸟”安心助力城市发展?“积分换物”“微心愿”“儿童之家”让驻区单位和居民们自发参与社区建设,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积分换物”管理服务模式,将社区治理细分为打扫楼道、上门服务孤寡老人、清理芦苇荡等24项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设定积分分值,引导居民认领参与、积分换物。
驻区单位出资6万元打造“儿童之家”,具备游乐、学习和科普等多个功能区,让各族学生放学后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助人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很喜欢这个活动。”企业党员杨伟正在认领他的第12个“微心愿”。“我的腿受了伤,需要一副拐杖”“我想要一套和天文知识有关的书”...... “微心愿”认领墙上,大大小小的心愿,写满了心形卡片。108个困难家庭的“微心愿”被认领完成,党员带头做表率,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34%的落户申请,15%的新增购房比率,20%的安家增长率,安居乐业让“候鸟”不再南飞,大家你衔树枝、我衔泥土、他找羽毛,在社区党总支的粘合下,团结融情,筑成了温馨宜居的“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