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乡村故事

皮肤黝黑,经常出现在田间村头,裤脚总是挂着泥土,提起张志钢,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老张”。他就是有35年党龄、担任村支书20年的额敏县加尔布拉克农场下大渠村党支部书记张志钢。多年来,他用奉献为党旗增添色彩,以爱民情怀扎根基层,用韧劲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评。

故事一:筑强堡垒当先锋

曾经的下大渠村,党员服务意识淡薄,邻里关系不和谐,村党支部也因此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面对问题,当兵出身的张志钢从优化班子成员责任分工入手,根据班子成员性格特点和能力强弱进行合理调配。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开展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每季度评出一名党员之星,将党员承诺践诺情况在党务公开栏公示,压实党员责任。

为使每名党员行动起来,设定卫生监督、矛盾调解员、片区网格长等18个岗位,按照个人能力意愿点单领岗,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所有无职党员都有岗有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志钢领了大家都不愿干的矛盾调解员岗位。

村民魏洪亮给玉米打除草剂时,农药因刮风飘到村民陈洪昌家小麦地里,导致陈洪昌家8亩小麦减产。两家人就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张志钢知道后,带着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查看小麦受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夏收后根据测量误伤小麦产量魏洪亮赔付陈洪昌4600元,矛盾得到圆满化解。“老张做事硬气、一身正气,大家都服。如今,村民的怨气少了、笑容多了,村里处处团结和谐。”村民顾庆国说。

无职党员王春红认领卫生监督员岗位后,看到村民刘桂荣因为缺少劳力,庭院杂乱不堪,便隔三差五到她家帮忙打扫卫生,还组织志愿服务队一起除草翻地,种植果树和蔬菜。两个月后的卫生评比中,刘桂荣家登上了全村最美家庭榜。80岁的刘桂荣说:“现在我家庭院干净整洁、瓜果飘乡,这都是村干部的功劳。”

故事二:致富路上结硕果

思路就是财路,观念就是财富。下大渠村有耕地1.04万亩,以前主要种植小麦、油菜,亩产效益低,村民增收难。张志钢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儿,进行市场调研后,决定走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引导村民种植山楂、蓖麻、伽师瓜,散养“野迷离”原鸡、飞鹅,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村民增收。

万事开头难。合作社成立初期,张志钢带领8名种养殖能手成立盛景农业专业合作社,他和党员万红军带头养了1500只原鸡,同时低价向村民出售鸡苗,鸡苗长大后由合作社回购。但一开始经验不足,鸡苗成活率低,两人便到周边乡镇取经,邀请畜牧兽医局技术员为村民传授畜禽养殖、防疫技术,成活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93%,当年成鸡出栏5400余只。为打开销路,他又先后与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家商户签订12份订单,订单销售额43万余元。村民看到养鸡的“钱景”后,纷纷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社员达到37人,有200平方米标准育雏房1座,15000余只原鸡,5300余只飞鹅,年收入达113万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

合作社养鸡成功了,张志钢又带领村民在特色种植上做文章。合作社带头,建起1座200平方米瓜窖,2座温室蔬菜大棚,种植1800亩番茄、山楂、蓖麻、伽师瓜等特色果蔬,承包490亩集体土地种植特色林果。

村民代兴绿将自家60亩地和500余只原鸡加入了合作社。他说:“通过合作社,一只鸡可以卖70—80元,每亩地有300元保底,种植的60亩蓖麻和山楂年底由合作社回购,还可以领到3.7万元,一年下来可以挣到8万元,多亏了张书记的好点子。”

目前,全村特色种植面积扩大到4040亩,年收入31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800元。特色种植的累累硕果让村民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实现了村民有事干、有钱挣的“致富梦”。

故事三:用情为民聚人心

群众有所呼,支部有所应。村里的条田路坑坑洼洼,拉运农资粮食十分困难,一直困扰着村民。要解决困难必须修路,但钱从哪来?面对困难张志钢没有退缩,协调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筹资3万元,雇用修路机械、购买砂石,带领村干部顶着烈日,拉沙铺路。村民被他的决心所感动,200余名村民自带工具、干粮齐上阵,仅用10多天,一条长3.5公里、宽5米的砂石路呈现在村民眼前。

“以前路不好,我们拉农资、收粮食特别不方便,现在修好了路,一个电话农资经销商就能开车把化肥送到地头,老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村民樊仓庭说。

“不仅田间地头的事牵动着我的心,村民家里的事,我也常常挂念,每个村民都是我的家人,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张志钢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76岁的村民朱秋阁常年患有类风湿病,行动不便,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伴早年去世,常年无人照顾她。张志钢知道后,5年如一日与妻子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还联系残联、民政等部门为她办理了残疾人证,协调解决一辆轮椅,买了一部收音机。别看张志钢是个粗汉子,但照顾老人却十分用心。有一天,朱秋阁老人突发疾病,张志钢和妻子就连夜开车,将老人送到额敏县人民医院,办手续、擦药、送饭,在张志钢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村里像朱秋阁这样需要帮助的村民还有很多,于是张志钢就组织村里党员、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55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与村民结成帮扶对子48个,先后办理各类实事好事470余件,一件件好事实事温暖了村民的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志钢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追求,在村里的时光,就是他最美的时光,他总笑着说:“组织交给的责任咱要担好,我才55岁,在美好的新时代,我要鼓足干劲带动老百姓一起奔小康。”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