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村里的产业有了“含金量”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伊犁州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助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连结机制,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让脱贫效果更突出。

老产业迸发新活力

察看蔬菜生长情况

“这两年村里的大棚升级,蔬菜种类更加多元化,去年355座大棚销售额为980万元,人均收入达1.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1万元,今年蔬菜长势不错,肯定还会是个丰收年。”6月15日,看着大棚里即将上市的西红柿,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乡团结村村委会主任尹彦明高兴地说。

团结村有398座蔬菜大棚,是村里190多户村民的主要生产资料,曾经其中300多座大棚因年久失修,种植效益不高。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州中心支行驻村工作队从完善大棚配套设施、推动产品升级入手,全面推广种植以“红瑞娜”为主打产品的鲜食西红柿,在村里陆续建立了以加工、冷藏、检测、销售等为一体的平台,实现大棚蔬菜产销两旺。

西红柿装箱

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加尕斯台村地处山区,干旱缺水,适合红花种植,全村种植红花9117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7%。以往村民只管种、不会管,导致产量低、收入少。

察布查尔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邀请专家为村民讲授红花种植管理技术,提升红花品质及产量。同时,争取扶贫项目,引进红花深加工企业,建成2座954平方米的红花标准厂房和一个1000平方米的仓库、实验室、展厅及20亩的独立厂区,直接带动当地20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如今,一条产供销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红花深加工

新老产业并存,多个产业开花。伊犁州各驻村工作队在产业脱贫中,充分考虑原有产业基础和村民传统种植习惯,对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和提升,采取政策扶持、龙头引领、市场引导等手段,提高传统种植产业“含金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产销衔接有路子

“去年我种了25亩辣椒,差不多挣了18万,今年我扩大到30亩,有‘支部+合作社’作保障,我一点也不担心销售问题。”巩留县阿尕尔森镇羊场片区党工委核桃园社区居民马海江乐得合不拢嘴。

丰收

核桃园社区种植辣椒已有5年,现有辣椒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2018年的亩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至1万元。库尔德宁景区管委会驻村工作队利用已有的蔬菜保鲜库,引导民营烘干企业入驻,投资200万元,新建辣椒烘干车间20个,依托“支部+合作社+企业”, 形成销售一批、储存一批、烘干一批的销售模式,并与经销商紧密联系,将红红火火的辣椒产业做到北京、郑州、广州等城市。

采摘辣椒

霍城县兰干乡双渠村种植红高梁2000多亩,种植户达180户。县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成立了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与县直企事业单位、批发市场达成长期供货关系,通过电商服务点将扫把远销疆内外,以“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解决一家一户规模小、销售难等问题。

双渠村贫困户艾斯卡·买米提明在合作社每天能扎近百把扫把,每月都能收入5000元以上。通过发展红高粱种植产业,如今村里的28户贫困户和艾斯卡一样顺利脱贫,踏上了红高粱产业发展增收路。

扎扫把

产业扶贫要在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伊犁州各驻村工作队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创新产销对接机制,解决了农产品怎么卖的问题,让群众最大程度受益。

利益联结享红利

收割郁金香

“我带着家里人一起在产业园区采摘郁金香,每人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十天下来,我们一家人可以纯挣3000多元。”5月21日,在昭苏县乌尊布拉克乡郁金香产业园里,村民蒙特巴依正在和家人一起采摘郁金香花。

昭苏县气候冷凉,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非常适合郁金香种球的生长。昭苏县农业农村局驻乌尊布拉克乡加尔买里村工作队利用地理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专业郁金香深加工企业,以“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370多户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做大做强郁金香产业,稳步带动500余名村民在企业园区务工取酬。

捕捞

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人多地少。伊犁州党委办公厅工作队依托当地三文鱼养殖产业优势,以“产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参股” 方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闲散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及企业,实现“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的目标。

目前,克什喀拉苏村114户贫困户持有新疆天蕴公司股权,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40人与企业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签订用工合同

在产业扶贫发展中,贫困户置身风云变幻的市场,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各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户、企业、合作社等各经营主体间,建立起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有效防控风险,让脱贫更加精准高效,后劲更足。(伊犁州“访惠聚”办公室 陈新芳 供稿)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