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身边的榜样】沃野之上铸就田园梦想 —记乌鲁木齐县审计局驻水西沟镇闸滩村“访惠聚”工作队党支部

【不忘初心·身边的榜样】沃野之上铸就田园梦想

—记乌鲁木齐县审计局驻水西沟镇闸滩村“访惠聚”工作队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确,距离乌鲁木齐市40余公里的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闸滩村做了最好的实践。乌鲁木齐县审计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坐在“一条板凳”上,在千顷沃野上演绎着“田园梦想”,实现了村民有事干、有钱挣的愿望,唤醒了这片土地的盎然生机。

强班子,造福桑梓。驻村伊始,工作队便立下了建强基层组织、为民造福的“军令状”——要让我们的组织成为村民最大的依靠!工作队围绕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凝聚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建强基层基础三年规划,逐步实现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办公设备操作使用能力不强,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第一书记周扬便积极推行“访惠聚”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干部结对帮带制度,提升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能力。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队全体成员以身作则,影响带动村干部从遵守规章,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起,逐步培养村干部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四议两公开”各项工作制度,让每一位党员主动关心、关注并参与到村里的大事小事中,“访惠聚”工作队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农民党员梁立荣说“以前村里的公示栏,我很少看,现在村上给我定了参政议政岗,职责是对村民关心的事情办理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现在我真正觉得自己也是村上的主人了。” 制度健全了,班子队伍强了,工作作风有了显著的转变,工作责任更要压实,坚持早派工晚研判会议制度,分配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进展,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统筹各支力量,做到大事小情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消除。让干部自觉把制度作为行为准则规范行动。闸滩村党支部书记王秀红说:“工作队来了以后,带着我们从‘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到规范系列工作制度,为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帮我们掌握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方法。”

换新颜,释放活力。“我们的形象就是乌鲁木齐的形象,就是新疆的形象。”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周扬说。为彻底改变村内脏乱面貌,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联户家庭邻里守望、相互监督,联户长检查、网格间评比、村委会奖惩三级“治污”激励机制,使闸滩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工作队争取资金完成了3.7公里道路建设和6公里巷道的硬化美化,实现了路灯入村、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等系列工程,结束了闸滩村“晚间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巷道泥泞坑洼有路不敢走,家家户户烧小锅炉黑云罩村落”的历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面子”足了,“里子”也不能落下。工作队坚持不懈加强村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法律法规宣讲及民族团结联谊、文艺表演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破除陈规陋习。积极推进“星级化”、“平安家庭”等创建工作,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母亲”等评选活动,多角度挖掘群众身边的家庭典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引导村民树立良好家风。以孩子为重点,邀请中国书画院新疆分院教师,走进村里定期为孩子们教授书法、国画、油画,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思想境界,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文环境。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从村里致富带头人中选拔培养了一批后备干部,组织他们开展培训,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抓指导,积极为他们创造成长条件,带领他们开展大走访、大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治理整顿、矛盾纠纷调解、经济发展、拓宽致富门路等工作。如今的闸滩村旧貌换新颜,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谋发展,拓致富路。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工作队党支部将“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利用地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工作队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送学上门等多种形式为村民提供就业技能扶持,走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村民李德娃四年前还是村里的低保户,现在是年收入50余万元、带领乡亲致富的“头羊”。当人们问他是如何实现这破茧成蝶的蜕变时,他很是骄傲的说:“这都得益于党组织引导关心支持,现在我有13座温室大棚,解决了村里2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回忆起这几年的经历,他总会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工作队和村‘两委’给我担保贷款10万元,教我技术,帮助我发展起了花卉产业,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复员军人杨波,2018年在工作队党支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乌鲁木齐县“三人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外务工的年青人,外边的世界虽精彩,但在家乡创业更实在。一次宣讲时他这样讲:“我是一名复员军人,刚退伍时也曾在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中挣扎,当看到家乡的变化时,我决定回家乡发展,在农牧民夜校里我学到了致富的技能,拓宽致富思路,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我现在经营一家电子公司,既能为振兴家乡服务,又能赚钱养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更重要的是,我用在夜校里学到的技术为乡亲们服务,现在乡亲们家里的电视、电话、网络有问题全找我,我很自豪。”如今,杨波依然常常活跃在农牧民夜校里,用学到的技术为乡亲们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近几年,工作队积极开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摆脱传统种植观念的束缚及影响,成立4个种植、养殖合作社。依托“两居”建设,党员带头带动30户群众经营农家乐,每户年均纯收入可达25万元。

聚贤才,推动振兴。栽好梧桐树,留住金凤凰。闸滩村的发展势头成功引回了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连续三年出现“回村潮”。“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在村里生活很幸福。”80后杨高鹏就是回乡青年之一。大专毕业后,杨高鹏一直在城市打工,一次回村探亲,杨高鹏发现村里变样了,柏油路、安居房、乡村绿化样样有,来村里的游客也多了。头脑活络的他萌生了依托发展乡村旅游致富的念头,便辞去工作,回到村里和家人经营起了农家乐,自己还开车跑货物运输,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杨高鹏还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培养下,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能手们带着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在闸滩村,像杨高鹏一样成长起来的后备力量有21人。

在工作队党支部、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闸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12万元,人均收入达2.5万元。村“两委”连续五年被评为“群众满意好班子”,工作队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级“访惠聚”工作先进工作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队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在实处,把党的温暖送进群众心里。彻底把“房前屋后刺窝子,出门走的渠沿子,满田洋芋疙瘩子,有女不嫁闸滩儿娃子”的闸滩村改变成了“楼上楼下跑趟子,出门座的小车子,就近打工数票子,好女就做闸滩的媳妇子”的闸滩村。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